网站首页 资讯 热点 行情 地区 推荐 民宿 酒店 家居 度假 滚动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天天报资讯】看完这篇,才知收藏茶盏得有它

2023-05-22 01:14:49来源:古玩收藏艺术品鉴定

或饮一瓯茗,

或吟两句诗。

南宋 周季常、林庭珪等《五百罗汉图——吃茶》

宋朝大剧《梦华录》大家看了吗?


(资料图)

天仙姐姐刘亦菲在剧中饰演女主赵盼儿,她身为赵式茶坊的老板娘,一出场便是那行云流水般的茶艺表演,惊艳了一众看官。

在茶人视角下,《梦华录》最引人瞩目的还是“茶文化”,古韵满满,颇具质感,茶具和茶艺基本还原了宋代特色。

元素艺拍近日收到一套黑釉盏托,做工考究,色泽自然古雅,釉面温润,清雅怡人。对很多初玩茶盏的朋友来说,可能会对盏托的历史渊源与设计有些好奇。我们往期曾细聊过茶盏,今天小编与大家细聊一下盏托。

古韵专场第二十五期 本次拍品 NO:01

名称:黑釉盏托一套尺寸:盏:口径11.5cm,高4.4cm 托:直径10cm,高4.3cm

问渊源

这种托盏或盏托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从文献上讲,应该是唐代,唐李匡乂《资暇集》谓:“茶托子,始建中(780-783),蜀相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病其熨指,取楪子承之,既啜而杯倾,乃以蜡环楪子之央,其杯遂定。即命匠以漆环代蜡……是后传者,更环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状焉。”可见茶托的出现是为了避免茶汤烫手。

“盏托”一词出现始于北宋,司马光《书仪》载:“主人主妇帅执事者诣祭所,于每位设蔬果各于卓子南端,酒盏、匕筯、茶盏托、酱楪……”北宋《景德传灯录》亦载:“师乃令点茶,童子点茶来,师啜讫过盏托与童子。”唐代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都绘有“托盏”或“盏托”,宋画中出现茶器盏托更是屡见不鲜。

温州博物馆藏西晋瓯窑青黄釉耳杯盘

从文物角度讲,盏托或托盏早在六朝时就有,1989年瑞安凤山南朝梁天监九年(510)砖墓中出土瓯窑盏托。盏托或托盏的雏形源自西晋、汉代的耳杯盘或盘盏,如1972年出土于温州市郊西郭红庵山的西晋瓯窑青黄釉耳杯盘,一个托盘上“镶”了两只耳杯(羽觞)。

从实物上看,六朝的盏托多呈连体式,盏或碗的容量也较大,以适应当时的“粥茶法”。不同材质组合在一起的饮茶之器,实际上已经分化为两种不同的器物了。上面的盏,以黑色的建盏为代表,可直接称之为盏或瓯;下面的托,则是真正意义上的盏托了,即茶盏之托,与前述合二为一的盏托的概念和器物不可同日而语。此“盏托”非彼“盏托”,异物同名,增加了这类器物在名称、叫法上的混乱。

“汉臣”瓯窑青瓷葵口酒瓯(台盏)

“瓯”入唐诗

南朝时,南方就已有饮茶之风了,但直到唐开元年间,才实现茶文化的北移和全民喝茶“总动员”。青瓷茶器“瓯”,也堂而皇之在盛唐诗坛上闪亮登场。如岑参“瓯香茶色嫩,窗冷竹声干”,寒山“此时吸两瓯,吟诗五百首”。

中唐以瓯入诗者甚众,如孟郊“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王建“各自具所须,竹笼盛茶瓯”,姚合“我来持茗瓯,日屡此来尝”“熟宜茶鼎里,餐称石瓯中”。

温州博物馆藏宋代瓯窑酱釉瓷盏托

唐末乾宁二年(895)前后被征辟为永嘉县令的崔道融曾高歌“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闲钓江鱼不钓名,瓦瓯斟酒暮山青”。可见崔县令最喜欢大“瓯”喝酒,无愧东瓯散人之号。

宋人吟“瓯”

南朝是煮茶,唐代是煎茶,五代宋是点茶,明以后是泡茶冲茶,故茶器亦随之而变。宋人爱用建盏斗茶,因建盏以兔毫纹窑变居多,习称“兔毫盏”或“毫盏”,但宋人则谓之“兔毫瓯”或“毫瓯”。北宋苏东坡则以瓯喝茶,以盏喝酒,“食罢茶瓯未要深,清风一榻抵千金”“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宋徽宗斗茶也用茶瓯,“捧瓯相近比琼花”。温州人自然也喜欢以“瓯”入诗,如北宋王十朋,“三宿灵峰不为禅,茶瓯随分结僧缘”。南宋林景熙,“轻裘骏马成都花,冰瓯玉碗建溪茶”。

到了明代,有色的茶瓯风光不再,并为紫砂壶和景德镇白瓷所取代。所以,作为文物的茶瓯,以宋代最为常见,几乎各个宋瓷窑口,都在烧制茶瓯。瓯窑亦然,既有青釉,亦有黑釉。

瑞安博物馆藏南朝梁瓯窑青釉托盏

说文解字盏与瓯

“瓯”,本是形声字,如温州三代时分别称瓯、沤、欧,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将“瓯”解释为小盆。当然,瓯也可以是酒器,如永嘉太守谢灵运之孙“超宗既坐,饮酒数瓯”(《南齐书·谢超宗传》)。唐代,瓯为越窑系青瓷茶器已成定论,如陆羽《茶经》:“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以下”,所以唐诗中就大量出现“茶瓯”。到了宋代,即使都是由托与盏组合而成饮器,但基本功能还是可分的,如台盏,就是酒盏或酒瓯,而托盏或盏托,就是茶瓯。宋徽宗所绘的《文会图》上,喝酒的台盏和喝茶的茶瓯都有出现,但彼此分得很清楚。

综上所述,所谓的盏托、托盏以及其他派生的名字,在唐宋时期,就叫“瓯”或“茶瓯”。

巧思

为什么这么设计呢?

宋 官窑青釉盏托 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点茶的时候,盏是要剧烈晃动的,放在平台上面是不稳的,很容易出问题,而放在凹陷的台子内,就可以通过器壁的弧度自然的进行固定。

而喝酒的时候只要斟上就可以,所以不会晃动,用这种平台的即可。

而现在茶席布置与日常应用中,盏托的质地多种多样,有瓷的、陶的、紫砂的、竹制的、枯木或古木的,更有价格昂贵的金银铜锡的,甚至是古董文物的,不论怎样,与茶席主题相贴,或是茶人心爱之物,皆可一用而欣慰。

在中国的许多壁画或者传世饮茶名画中,多看见茶托身影。而在日本茶道中,至今完美的原汁原味的保留着汉文化的茶道及其工具,其中茶托就是必须之物,并且多用漆器,做工十分精美。

建盏茶托图鉴

南宋至元 银鎏金花鸟纹茶盏及盏托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南宋官窑盏托南宋官窑老虎洞遗址出土

北宋 定窑牙白划花回纹茶盏托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宋 定窑酱釉盏托

宋 定窑酱釉盏托

北宋/金 鈞窯天藍釉葵花式盞托

北宋 钧窑蓝釉紫斑盏托 安思远旧藏

宋 耀州黑釉盏托
北宋 耀州窑青瓷盏托(整体)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北宋 耀州窑青瓷盏托(正面)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北宋 耀州窑青瓷盏托(底部)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龙泉窑青釉盏托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藏

宋代 建窑油滴盏及盏托根津美术馆藏

建窑兔毫天目茶盏 配15-16世纪琉球黑漆嵌螺钿盏托

建窑油滴盏及盏托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

明 剔红花卉纹盏托(正面)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明 剔红花卉纹盏托(俯视图)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明永乐 剔红花卉纹盏托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明永乐 剔红花卉纹盏托(款识)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宋 玛瑙带托葵花式小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元 怀仁窑盏及盏托 宋 鎏金银带托盏 镇江博物馆藏 唐 琉璃茶盏及茶托 法门寺地宫出土

清雍正 青花花卉纹盏托
文章来源于 公众号 博物馆|看展览

如需转载请标明本文作者及源自元素网

觉得文章不错,请点右下                    再走喔   

标签:

相关文章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