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破解海参“吐丝”之谜-最新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胡超群带领的研究团队,在海参敌害
(资料图片)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胡超群带领的研究团队,在海参敌害防御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破解了海参“吐丝”之谜。该研究揭示了玉足海参居维氏器防御敌害的物质基础、感知过程与喷射机制,4月10日,相关研究成果以The Holothuria leucospilota genome elucidates sacrificial organ expulsion and bioadhesive trap enriched with amyloid-patterned proteins为题,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吐丝”是许多热带海参遭到敌害威胁时,从肛门处喷出丝状小管并黏附缠绕捕食者的一种防御机制。海参喷出的小管被称为“居维氏器”,最早由法国古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在1831年首次描述并以其名字命名。然而,190多年以来,居维氏器的成分及其黏性产生的机制一直是未解之迷。
胡超群团队以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热带海域的一种居维氏器发达的玉足海参(Holothuria leucospilota)为研究对象,发现玉足海参的居维氏器在粘附和缠绕敌害时,其外层间皮层和中层结缔组织层分别提供粘性和韧性的作用。研究通过染色体级的高精度基因组测序,发现居维氏器外层的黏性蛋白具有长串联重复序列,与蜘蛛和家蚕的丝蛋白类似。该类蛋白的结构为交叉-β结构,与人类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症等疾病的致病性淀粉样蛋白相似。
研究表明,玉足海参利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C)感受捕食者施加的机械压力,并通过释放乙酰胆碱信号刺激居维氏器排出。在进化过程中,玉足海参基因组的3号和12号染色体集中形成了多个新基因。这些新基因使得居维氏器能够接收乙酰胆碱信号,并生成淀粉样黏性蛋白。
这一科学发现阐释了海参“吐丝”的御敌行为机制,在研发提高人工增养殖海参适应能力的技术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为新型仿生水下黏合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等的支持。
标签: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胡超群带领的研究团队,在海参敌害
第133届广交会从4月15日至5月5日分三期举办,每期举办时间为5天。4月23日,第二期正式开展。据统计,第二期
1天办结广州多项不动产登记业务提速,广州市,不动产登记,土地使用权,住宅类不动产
近日,农业农村部首次发布《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3年)》,重点推介10种农作物、241个优良品种
1、《孙中山》是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2、作者是(美)韦慕廷著。文章到此就分享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市小游园建设又传来好消息,4月24日湛江日报报道:海滨宾馆北侧的三角地块,通过有序规划,升级改造成小
4月25日消息,高德地图近日宣布与经典剧集《甄嬛传》官方达成合作,共同推出了高德地图钮祜禄·甄嬛导航语
“那会儿还好有你们及时指导我们增容,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4月17日,浙江飘蕾服饰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
[ 相关新闻 ]